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萃取剂二壬基萘磺酸(DNNSA)从磷酸介质中萃取Mg(Ⅱ)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时间、水相P2O5浓度、萃取剂浓度、初始镁离子浓度、萃取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萃取剂浓度为0.5mol·L-1时,混合40min后,萃取率E基本保持不变,可视为萃取过程达到平衡;该萃取过程为阳离子交换反应,磷酸浓度越高萃取越难,该法适用于低浓度磷酸的净化;萃取反应为吸热反应,计算得到了DNNSA从磷酸介质中萃取Mg(Ⅱ)的过程热效应(△H1)为37.04KJ·mol-1;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说明萃取的镁离子不是简单地增溶入DNNSA的反胶团,而是与反胶团发生了化学反应.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MgD2·6HD,萃取的表观平衡常数(K)为59.60.
推荐文章
反胶团萃取盐酸溶液中钛的动力学
动力学
反胶团萃取
盐酸
反胶团萃取磷酸溶液中镁的动力学
动力学
萃取
反胶团
磷酸
二壬基萘磺酸(DNNSA)
DNNSA反胶团溶液萃取净化电镀含锌废水研究
二壬基萘磺酸(DNNSA)
反胶团
萃取
Zn(Ⅱ)
电镀废水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反胶团萃取磷酸溶液中的镁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反胶团 萃取 Mg(Ⅱ) 磷酸 二壬基萘磺酸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传递现象与单元操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1-40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028.32|TQ126.35:TQ442.19
字数 30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9015.2008.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静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37 493 11.0 21.0
2 刘代俊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03 738 15.0 19.0
3 刘明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53 200 8.0 13.0
4 杜怀明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7 37 4.0 6.0
5 徐程浩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9 69 5.0 8.0
6 刘长洪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3 3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18)
二级引证文献  (7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6(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胶团
萃取
Mg(Ⅱ)
磷酸
二壬基萘磺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