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脑通有效部位组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模,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脑通给药组,观察脑通主要有效部位组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O含量、NOS活力、DNA电泳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脑通组NO含量、NOS活力显著降低,DNA电泳条带变暗,Bcl-2表达升高.结论:脑通主要有效部位组合可能是通过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抑制NOS活性,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起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推荐文章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纳洛酮
脑梗死
抗血小板溶栓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抗血小板溶栓素
siRNA在体转染
Toll样受体
RhoA/ROCK信号通路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阿司匹林
低剂量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前列环素/血栓素
凋亡
Bcl-2/Bax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通有效部位组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海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8-22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31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1237.2008.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丹 36 204 7.0 13.0
2 袁勇 49 159 7.0 9.0
3 冯钊 9 54 3.0 7.0
4 王继浩 9 30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南医学院学报
半月刊
1007-1237
46-1049/R
大16开
海南省海口市学院路3号
84-14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0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544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