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挥发油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相关参数.方法 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收率,以气相色谱法分析3种艾叶挥发油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果 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石油醚提取法制备艾叶挥发油的收率分别为0.86%、2.11%和2.08%.从3种挥发油中鉴定了共61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汽蒸馏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中所含化合物以小分子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为主;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以长链酯类化合物为主;石油醚提取法则得到大量的芳香族化合物.结论 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相差较大,工业化生产时应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推荐文章
艾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
挥发油
正交试验
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不同方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指纹图谱分析
挥发油
超临界CO2
微波
GC-MS
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艾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毛细管气相色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学科
关键词 艾叶 油类,挥发 中药分析化学 色谱法,超临界液相 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4-288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7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08.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艳红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21 318 10.0 17.0
2 何正有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3 62 3.0 3.0
3 魏冬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2 57 2.0 2.0
4 郁荣华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2 57 2.0 2.0
5 袁慧慧 华东理工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 236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94)
二级引证文献  (20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2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3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9(3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20(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艾叶
油类,挥发
中药分析化学
色谱法,超临界液相
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双月刊
1673-713X
11-5512/R
大16开
北京市天坛西里1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9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2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