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C1q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的特点,以加强对C1q肾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明确诊断为C1q肾病的患儿17例,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5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同期共389例患儿因各种肾脏疾病行经皮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参照C1q肾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C1q肾病者共17例,占同期肾脏活组织检查的4.4%.其中男7例,女10例,行肾脏活组织检查时的年龄为2~11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6例,大量蛋白尿3例,血尿8例(其中1例表现为持续肉眼血尿),肾功能均正常.肾脏病理检查显示,5例(5/17)为微小病变(MCD),10例(10/17)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例(2/17)为轻微病变(表现为系膜节段性轻度增生).免疫荧光检查示,肾小球系膜区均以C1q沉积为主,强度为(++)~(+++),同时伴C3、IgM沉积者较多,未见"满堂亮"表现.电子显微镜下,除1例未见肾小球外,其余16例均可见电子致密物分布在系膜区和(或)内皮下.1例患儿在肾脏活组织检查后失访,其余16例予以治疗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18)个月.1例轻微病变患儿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治疗,目前完全缓解.其余15例予泼尼松治疗,其中3例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完全缓解7例(7/15),分别是2例FSGS、1例轻微病变和4例MCD患儿;部分缓解7例(7/15),分别是6例FSGS和1例MCD患儿;无效1例(1/15),病理表现为FSGS,但目前肾功能正常.结论 C1q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改变以FSGS和MCD为主,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FSGS的疗效和长期预后不容乐观.
推荐文章
儿童C1q肾病二例
补体C1q
肾疾病
儿童
C1q肾病
抗C1q抗体对狼疮肾炎患者的诊断意义
抗C1q抗体
抗dsDNA抗体
抗Sm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C1q肾病临床研究现状
C1q肾病
组织学特点
治疗
预后
儿童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胱抑素C及补体C1q变化及临床意义
重度子痫前期
肾功能
胱抑素C
补体C1q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童C1q肾病的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关键词 C1q肾病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儿童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0-40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卫敏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 15 67 4.0 7.0
2 吴伟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 11 34 3.0 5.0
3 冯秀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 3 7 2.0 2.0
4 沈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 16 43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1q肾病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