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大鼠模型,对基底动脉进行形态学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动态观察SAH的病理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H第1、3、5、7天组,改良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SAH的模型.在相应时段处死取基底动脉,应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测定,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基底动脉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光学显微镜检查:与对照组相比,SAH组发生了明显的血管痉挛,表现为血管直径减小、管壁增厚、管腔周长减少、内弹力膜皱褶,同时可见痉挛血管细胞增殖现象明显.尤以第5天组最显著(P<0.05).出血第1、3、5、7天组基底动脉直径分别减少了46.34%、33.95%、50.59%、17.21%;管壁厚度分别增加了98.55%、75.58%、159.27%、19.21%;管腔内周长分别减少了56.30%、45.97%、62.50%、25.77%.(2)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对照组比较,SAH组内皮细胞出现类凋亡样变化,包括内皮细胞膜起泡,胞质凝聚,胞浆空泡变,核染色质凝聚、趋边.以第5天组最显著,伴有大量内皮细胞的剥离导致内弹力膜的裸露,平滑肌细胞的坏死.至第7天组,血管痉挛有所缓解,内皮细胞凋亡、坏死减轻.[结论]SAH后CVS的发生与血管周围细胞的增殖以及基底动脉内皮细胞类凋亡样变化相一致,表明凋亡和血管细胞增殖可能是CVS发生机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该大鼠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人类SAH的病理演变过程.
推荐文章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基底动脉内皮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血管痉挛,颅内/病理生理学
受体,内皮缩血管肽
动物,实验
大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态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出血
预测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治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期刊 武警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大鼠 脑动脉 内皮细胞 凋亡 超微结构
年,卷(期) 2008,(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1-74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3.34
字数 424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卫华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神经科 2 1 1.0 1.0
2 HUANG Hui-ling 1 0 0.0 0.0
3 黄楹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神经科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大鼠
脑动脉
内皮细胞
凋亡
超微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月刊
2095-3720
12-1294/R
大16开
天津市东丽区成林道222号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697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