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经1020℃淬火560℃、610℃和560℃三次回火后的H13钢进行喷丸处理,将喷丸处理后的试样在550℃下等离子渗氮1h.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对比了喷丸和未喷丸试样亚表层的显微结构,等离子渗氮后的渗层深度、截面硬度及表面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550℃渗氮1h的情况下,喷丸的催渗效果十分明显,喷丸后渗氮层深度从30.4μm增至51.4μm,喷丸形成的高密度胞状位错对催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喷丸试样的渗氮层与未喷丸试样相比,表面物相的含量不同,表面硬度较高,渗层的硬度梯度稍平缓一些.
推荐文章
H13钢等离子渗氮-类金刚石膜(DLC)复合处理的性能研究
H13钢
复合处理
等离子渗氮
类金刚石膜
氩气氛离子渗氮提高H13钢热疲劳性能
H13钢
离子渗氮
氩气
热疲劳性能
钛催渗盐浴氮碳共渗对H13表面性能的影响
H13
钛催渗
氮碳共渗
表面性能
H13钢及其热处理
热挤压模具钢
脱碳敏感性
常规淬火
低温淬火
渗碳保护气氛淬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喷丸对H13钢等离子渗氮处理的影响
来源期刊 金属热处理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H13钢 喷丸 等离子渗氮 位错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表面改性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9
页数 3页 分类号 TG156.8
字数 191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晓春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4 1802 21.0 31.0
2 陈玉华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20 3.0 4.0
3 汪宏斌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2 410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H13钢
喷丸
等离子渗氮
位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热处理
月刊
0254-6051
11-1860/TG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内
2-827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3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560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