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特点,分析其继发截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自1995年3月至2006年12月确诊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并住院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其病例资料,对比分析截瘫与未截瘫组的性别、胸腰椎结核发病年龄、病程、病变导致塌陷并融合的椎体数、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后凸角度、既往病灶清除手术史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22例均于胸腰椎结核发病后半年至2年出现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畸形缓慢进行性加重,后凸角度(Cobb法)平均90.7°(48°~130°),15例继发不全截瘫,7例无脊髓功能异常.15例不全截瘫者中,男9例,女6例,确诊胸腰椎结核年龄平均8.4岁(1~33岁),病程平均24.4年(4~52年),术前后凸角度平均86.8°(48°~120°),7例曾行病灶清除术.7例未截瘫者中,男3例,女4例,确诊胸腰椎结核年龄平均6.4岁(1~22岁),病程平均13.4年(7~26年),术前后凸角度平均97.6°(73°~130°),4例曾行病灶清除术.按其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分组,上胸椎(T1-4)后凸者100%继发截瘫(5/5例),中胸椎(T5-8)后凸者80%继发截瘫(4/5例),胸腰段(T1-L1)后凸者50%继发截瘫(6/12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结核病程、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塌陷椎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后凸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45°以上的重度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尤其是青少和中、上胸椎后凸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对于重度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而言,其后凸顶点所在节段越靠近头端,塌陷椎体数越少,继发截瘫的危险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