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活体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VP)的血管形态、分布、管径、密度、交叉点、交叉角度、流态、灌注等状况,为进一步进行活体肝门部PVP生理病理研究提供实验方法和资料.方法 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墨水灌注组和空白组,每组20只.空白组经动脉注入吲哚菁绿行胆管组织染色,利用活体荧光显微成像系统进行图像采集,观察肝门部PVP的血管流态、灌注等状况并测量血流速度;墨水灌注组前期处理方法同空白组,并继续向动脉内注入碳素墨水,在激光共聚焦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肝门部PVP的血管形态、分布、管径、密度、交叉点、交叉角度.结果 两组均显示大鼠肝门部PVP由3层组成.外层为动脉、静脉主支血管丛,动静脉交叉伴行,三维呈树杈状环绕胆管,血管分支稀疏,走行较直,分布均匀,脉络清爽;由外膜层向上皮层扫描胆管,扫描深度为0~60μm;动静脉血管直径、血流速差异明显.中层为毛细血管前-动脉丛和毛细血管后-静脉丛,三维呈网络状环绕胆管,血管分支众多,走行曲折蜿蜒,分布均匀,脉络密集;扫描深度为40~80/μm;毛细血管前后血管丛动静脉血管直径差异不明显,血流速度差异明显.内层为毛细血管丛,呈六边形环状,直径均匀一致.交叉点均为三岔型;扫描深度为70~100μm.墨水灌注组显示血管形态丰满、交叉角度清晰;空白组显示血管流态、灌注状况真实、自然,血管内流动红细胞清晰可辨.结论 本实验动物模型可清晰、准确且直观动态地显示出活体大鼠肝门部PVP组织构造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损伤性胆管狭窄、肝管疾病的病因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快速、可靠的实验方法.
推荐文章
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疗效研究
肝门部胆管癌
诊断
吻合术
肝门部外引流术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术的体会
胆管肿瘤/外科手术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切除
肝门部胆管癌的MRCP表现
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病人的护理
肝门部胆管癌
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形态研究
来源期刊 解放军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胆管周围血管丛 灌注 形态结构 血流动力学 活体荧光显微镜检术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9-2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57.3
字数 24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7-7402.2008.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爱群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49 183 8.0 11.0
2 董家鸿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185 1607 16.0 34.0
3 黄志强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203 2745 27.0 46.0
4 王燕生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17 91 6.0 9.0
5 肖敏 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5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胆管周围血管丛
灌注
形态结构
血流动力学
活体荧光显微镜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月刊
0577-7402
11-1056/R
大16开
北京100036信箱188分箱
2-74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1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70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