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海南儋州地区的长春花上采集了表现小叶症状,疑似植原体感染的病样,利用植原体165 rDNA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应用PCR技术从该样品的总DNA提取物中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特异片段(约1.4kb),该片段的序列分析及系统关系树构建的结果表明,该片段与16Sr Ⅰ组中的植原体同源率均达到99%以上,而与其它组的植原体16S rDNA序列的同源率均低于96%,与16Sr Ⅰ组植原体缬草黄化、翠菊黄化、桑萎缩和玉米丛矮等在同一条进化枝上.故初步认为引起海南长春花小叶病的植原体应归属于16Sr Ⅰ组,将其暂命名为长春花小叶植原体海南株系(Periwinkle little leaf phytoplasma strain Hainan,PLL-Hn).
推荐文章
海南长春花变叶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长春花变叶病
植原体
16S rDNA
rp分子鉴定
长春花小叶病植原体质粒DNA克隆及其分子特征
长春花小叶病
植原体
质粒
克隆
序列分析
水稻橙叶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
水稻橙叶病
植原体
16S rDNA
序列分析
海南长春花生境土壤环境及其生长规律
海南
长春花
生长状况
土壤因子
人为扰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南长春花小叶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
来源期刊 热带作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长春花小叶 病植原体 16S rDNA 序列分析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生态与病虫害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0-38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18.87
字数 22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08.0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先宝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 14 109 4.0 10.0
2 车海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 36 183 7.0 12.0
3 罗大全 45 361 12.0 17.0
4 符瑞益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 19 117 6.0 10.0
5 叶莎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 7 65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春花小叶
病植原体
16S rDNA
序列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作物学报
月刊
1000-2561
46-1019/S
大16开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6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52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