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地震活动是现代地质构造运动之产物, 以及对我国及邻区现代构造条件的认识, 指出了构造类比中值得关注的7个问题, 提出了发震构造识别方法的新建议, 其主要结果如下: (1) 发震构造宜定义为, "在现代构造条件下, 曾发生或可能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 (2) 我国及邻区的现代地质构造同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是一脉相承, 密不可分的. 其中, ①现代构造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而且从中更新世以来是基本稳定的; ②组成我国大陆不同新构造类型的活动地块(构造单元)之间, 存在包括地壳和上地幔横向非均匀性的构造格架差异; ③大陆内部各活动地块之间, 也存在不同的现代构造形变特征; ④宜将中更新世的构造形迹作为与地震活动有关的现代构造形迹看待. (3) 在进行构造类比时值得关注的问题有: ①宜按活动断裂当前所处的发育阶段来评价其潜在地震; ②断裂活动时代并非识别发震构造的充分条件, 只有符合现代构造条件的粘~滑断裂, 才应识别为大地震的发震构造; ③只有同现代构造应力场相适应的先存构造, 才可能孕育和发生地震; ④对于某些单一断层参数与震级关系的统计结果, 未考虑各地震构造区之间现代构造条件和断裂发育阶段的差异, 则难以用于构造类比; ⑤凡有新生代玄武岩(β6)出露的地段, 有可能只发生6.5级以下的地震; ⑥地震同地表断裂形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尤其仅有断层物质特性分析或测年结果可用时, 宜慎重对待为妥; ⑦构造类比方法仅适用于识别与先存构造继承性活动有关的发震构造, 对于活动地块内部新生或隐伏的发震构造仍无能为力. (4) 对于发震构造识别方法的建议是: ①以新构造单元为基础划分地震构造区; ②按历史重演原则识别曾发生过地震的构造, 即凡有较可靠中强以上地震震中、有小地震成丛或呈带分布、或有可信古地震遗迹的地段, 均宜识别出符合现代构造条件的发震构造; ③根据地震构造区内曾发生过不同震级档地震的构造标志, 再按类比原则推断可能的发震构造; ④综合评定地震构造区的极限地震, 并以此作为区内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