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吡喹酮聚乳酸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聚乳酸和吡喹酮原料药药物的投料比、PVA浓度、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和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工作条件为:聚乳酸与吡喹酮药物的投料比10:1,水相和有机相比为10:1,PWL浓度选择0.5%,搅拌速度600 r·min-1.所得纳米粒包封率为(46.74%±0.47%),收率为(49.30%±1.85%).结论 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可用于吡喹酮纳米粒的制备.
推荐文章
聚乳酸类载紫杉醇纳米粒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
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
纳米粒
制备
表面修饰
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血管内局部给药效能
雷帕霉素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粒子
局部给药
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的制备
聚乳酸-羟基乙酸
纳米粒
粒径
工艺
生物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吡喹酮聚乳酸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南药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吡喹酮 聚乳酸 纳米粒 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 正交设计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1-6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43
字数 552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方麓 52 925 19.0 28.0
2 田育望 14 191 8.0 13.0
3 刘月新 15 51 4.0 6.0
4 谭牛仔 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吡喹酮
聚乳酸
纳米粒
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
正交设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南药学
月刊
1672-2981
43-1408/R
大16开
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
42-29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2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61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