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β-环糊精(β-CD)作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银氨溶液为前驱体,实现了绿色化学方法合成银纳米粒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法(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将银纳米粒子引入滤纸表面增强室温磷光(RTP)的研究,发现银纳米粒子对醋酸铅诱导荧光素(FL)所得的RTP具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并且随着银纳米粒子加入量的增加具有先增强后猝灭的趋势.对β-CD与银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机理及银纳米粒子对FL RTP增强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推荐文章
基于β-环糊精单分散银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
银纳米粒子
β-环糊精
单分散性
绿色合成
乙醇还原制备银纳米粒子
银纳米粒子
乙醇
还原
聚乙烯吡咯烷酮
小尺寸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银纳米粒子
聚乙烯吡咯烷酮
化学还原
抗菌
银纳米粒子生物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
银纳米粒子
生物合成
酵母菌
植物浸取物
交联酶聚集体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银纳米粒子的绿色合成及其对荧光素室温磷光的增强效应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β-环糊精 金属增强室温磷光 绿色化学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9-672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14
字数 25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1-0790.2008.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亚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91 463 12.0 19.0
2 李毓骐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22 2.0 2.0
3 张勇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1 569 14.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1)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纳米粒子
β-环糊精
金属增强室温磷光
绿色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