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初步探索EPO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信号传递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志(CD133、CD34、CD90、CD105)等鉴定MSC特征;以第3代MSC为实验材料,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先观察不同浓度的rhEPO对MSC迁移的影响,随后在50 nmol/L Wortmannin、50μmol/L PD98059、10μmoL/L U73122、4μg/ml抗EPO-R IsG、30 μmol/LSB203580、10 mmol/L Straurosporine、6 nmol/L G0697、50 μmol/L Pseudo Z等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阻断剂的干预下观察EPO对迁移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MSC呈现出CD90、CD105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MSC体外迁移能力随着rhEPO浓度(1、10、100、1000 IU/ml)的递增而逐渐增强,并且rhEPO浓度在100 U/ml时,MSC迁移到滤膜上的细胞数接近于峰值;Wortmannin、PD98059、抗EPO-R IgG、Straurosporine、G06976、Pseudo Z对MSC迁移均有影响,其中U73122、抗EPO-R IgG、Straurosporine、Pseudo Z对MSC迁移阻断的效应最显著.结论 EPO-EPO-R所介导的MSC迁移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ζ(PKC-ζ)等信号传递途径有关,且PKC-ζ途径可能处于中心环节.
推荐文章
不同透析方式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高通量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及黏附☆
促红细胞生成素
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黏附
信号途径
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量效关系
促红细胞生成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增殖
细胞周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血液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蛋白激酶C 信号转导
年,卷(期) 2008,(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1-8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34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727.2008.1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龙 13 64 4.0 7.0
2 程范军 24 55 4.0 5.0
3 唐俊明 郧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33 252 8.0 14.0
4 张卫国 65 349 10.0 13.0
5 刘歧焕 3 7 2.0 2.0
6 曾琴兵 4 8 2.0 2.0
7 孔霞 郧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19 181 8.0 13.0
8 郭凌郧 郧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26 189 9.0 12.0
9 王家宁 郧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119 709 13.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蛋白激酶C
信号转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血液学杂志
月刊
0253-2727
12-1090/R
16开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6-5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0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5362
相关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bei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shiyanhospital.com/my/art/viewarticle.asp?id=79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