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利用作者开发的一、二维连接的黄河口整体冲淤数学模型,根据有、无古贤水库二种情况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对未来黄河口清水沟流路的淤积发展过程进行了计算研究,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流路使用年限、河道向海域延伸的安全距离、淤积量和淤积分布、海域容沙量及海洋动力输沙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为黄河口的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各流路组合运行方案的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为53~77年,古贤水库的修建和不同流路的交替组合使用皆有利于延长清水沟流路的可使用年限.有、无古贤水库条件下河口的入海输沙能力均较为稳定,海域年均输沙量分别为2.53亿t和2.71亿t左右.
推荐文章
黄河口清水沟河道的冲淤过程与模拟
调水调沙
冲淤演变
滞后响应
改道
黄河口
清水沟
黄河口清水沟河道的冲淤过程与模拟
调水调沙
冲淤演变
滞后响应
改道
黄河口
清水沟
现代黄河口海岸侵蚀动力灾害预测探讨
海岸侵蚀动力灾害
水土流失
现代黄河口
淤进
蚀退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原河道停水后海岸演变
海岸蚀退
海床侵蚀
岸坡演化
清水沟流路
黄河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冲淤发展与使用年限预测
来源期刊 水利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黄河口 清水沟流路 使用年限 海域容沙量 海域排沙比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9-71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V143
字数 50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59-9350.2008.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催花 29 115 5.0 9.0
2 曹文洪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75 1223 20.0 32.0
3 张世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10 129 6.0 10.0
4 王崇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13 97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河口
清水沟流路
使用年限
海域容沙量
海域排沙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学报
月刊
0559-9350
11-1882/TV
大16开
北京复兴路甲一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A座1156室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5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7421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