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青海省民和、大通、湟中、海北4样地燕麦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表明,燕麦可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指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侵染强度最高在民和,丛枝丰度、泡囊丰度和菌丝丰度在海北最高,地孢子密度最大值在湟中,且最大值均发生在0~10 cm土层, 0~30 cm土层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孢子密度与AM真菌各项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侵染强度与有机质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丰度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泡囊丰度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推荐文章
荒漠沙柳根围AM真菌的空间分布
AM真菌
土壤因子
空间分布
沙柳
内蒙古荒漠
蒙古沙冬青伴生植物AM真菌的空间分布
AM真菌
空间分布
蒙古沙冬青伴生植物
内蒙古荒漠带
毛乌素沙地油蒿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
空间分布
油蒿
毛乌素沙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海燕麦根区AM真菌的空间分布研究
来源期刊 西北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燕麦 AM真菌 空间分布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0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12.6|Q938.1
字数 43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389.2008.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德罡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136 2668 32.0 43.0
2 周青平 85 1140 19.0 29.0
3 杨富裕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84 988 20.0 27.0
4 李桂贞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2 12 1.0 2.0
5 代艳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1 0 0.0 0.0
6 韩志林 17 197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燕麦
AM真菌
空间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农业学报
月刊
1004-1389
61-1220/S
大16开
陕西杨陵邰城路3号大铁10号信箱
52-111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6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706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