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羌塘高压变质带分布于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西起红脊山,经片石山、蓝岭、角木查尕日、纳若,到双湖以东的才多茶卡,长约500 km.向东已经延伸到巴青以北和昌都的吉塘地区,再向南进入滇西与澜沧江蓝片岩带共同构成一条断续延伸近2000km的高压变质带.羌塘高压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和榴辉岩构成,蓝闪石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同位素定年结果为223~215Ma,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243~217Ma.估算蓝片岩的变质温度为410~460℃,变质压力为0.67~0.75GPa;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温度不超过500℃,压力为1.56~2.35GPa.羌塘高压变质岩定年研究结果确定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最终碰撞闭合发生在晚三叠世早期.羌塘高压变质带是冈瓦纳与欧亚大陆汇聚事件的重要记录.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青藏高原
羌塘地块
榴辉岩
蓝片岩
古特提斯洋
青藏高原的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
地震地热说
地震柱
地震构造模式
地震预测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思考
青藏高原
羌塘地区
关键地质问题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构造运动效应
新构造运动效应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青藏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羌塘高压变质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高压变质带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构造意义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5
页数 9页 分类号 P588.34
字数 55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08.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才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59 3737 32.0 50.0
2 翟庆国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1 1062 17.0 31.0
3 黄小鹏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1 686 10.0 11.0
4 董永胜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4 951 18.0 29.0
5 于介江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2 441 11.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1)
共引文献  (529)
参考文献  (5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298)
二级引证文献  (317)
196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87(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4(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5(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7(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199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0(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2(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3(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4(4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5(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45)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7(15)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4(5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5(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6(4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7(5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8(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9(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20(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羌塘
高压变质带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构造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