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是理解特提斯演化的关键地质记录.高压变质带主要沿龙木措-双湖-澜沧江缝合带一线出露,主要由榴辉岩、蓝片岩、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及少量高压麻粒岩组成.其中,榴辉岩主要出露于戈木、果干加年山、冈玛错、巴青及滇西的勐库地区,主要呈透镜状产于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片岩中.除巴青地区的榴辉岩外,其余地区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度较低且含有硬柱石及其假象,峰期变质条件位于硬柱石榴辉岩相稳定区域,是洋壳冷俯冲的产物.虽然对于戈木地区榴辉岩锆石成因仍有争议,但已有资料显示,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主体变质时代集中在晚三叠世,其相关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可能与洋盆的闭合及随后的陆-陆碰撞相关.近期研究表明,羌塘中部可能存在二叠纪低温高压变质岩,折返于大洋俯冲阶段,可能与洋岛或海山的俯冲及引发的俯冲侵蚀作用相关.此外,羌塘香桃湖地区出露早古生代的基性高压麻粒岩,是冈瓦纳大陆北缘陆块拼贴的记录.因此,对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进行进一步系统的研究工作,对于深入理解冈瓦纳北缘构造演化及古特提斯的俯冲与闭合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文章
认识青藏高原的重要窗口——羌塘地区近年来研究进展评述(代序)
青藏高原
羌塘地区
重要窗口
研究进展
评述
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思考
青藏高原
羌塘地区
关键地质问题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研究二十年
青藏高原
羌塘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
缝合带
冈瓦纳北界
青藏高原羌塘高压变质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青藏高原
羌塘
高压变质带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构造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地块 榴辉岩 蓝片岩 古特提斯洋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6-141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588.3
字数 805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永胜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4 951 18.0 2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56)
共引文献  (366)
参考文献  (8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7(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8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4(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5(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1997(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2(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3(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4(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4)
2005(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6(10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01)
2007(7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08(5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9(6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0)
2010(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2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1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羌塘地块
榴辉岩
蓝片岩
古特提斯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