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健侧C7神经根移位后再取臂丛下干前股束支进行移位的安伞件和可行性.方法 (1)解剖学研究:取40侧成人上肢标本,测量臂丛下干前股的直径及其至对侧上干的距离;分离下干前股的自然分柬,观察各束支在横断面上的分布特点和关系;计数重要束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2)临床应用:全臂丛撕脱伤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0~37岁,平均24.8岁.在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同时,切取下干前股部分束支进行神经移位,于术后2~7 d、3个月、6个月时观察健侧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结果 (1)解剖学研究:下干前股均能分离出明显的自然分束,其中前上束支的面积约占下干前股的1/8~1/7,含有髓神经纤维(5974±1996)根,下干前股至对侧上干的距离为(16.9±1.3)cm.(2)临床应用:术后2~7 d,所有患者健侧上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及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多为主观感觉麻木及两点辨别觉轻度减退,肌力多减弱至3~4级.随访3个月时,除2例伸腕、伸指肌力稍弱(M4)、1例前臂内侧感觉麻木未恢复外,其余患者均基本恢复正常;6个月时,伸腕、伸指肌力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健侧C7神经根切取后,健侧下干前股束支可以作为新的动力神经供体,提供较充足的动力神经纤维.临床初步应用证实该术式'发计安全、可行.
推荐文章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配合
臂丛神经损伤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
手术配合
膈神经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膈神经
神经移位
臂丛
上干
随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健侧C7神经根与臂丛下干前股束支同时移位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臂丛 撕裂伤 神经移位
年,卷(期) 2008,(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7-93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
字数 45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352.2008.1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树锋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 46 374 11.0 17.0
2 李立罡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骨科 9 30 4.0 5.0
3 刘佳勇 现在北京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1 1 1.0 1.0
4 杨连雪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臂丛
撕裂伤
神经移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