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 方法 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 结果 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β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Y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 结论 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推荐文章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糖尿病,2型
噻唑烷二酮类
吡格列酮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吡格列酮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噻唑类
胰岛素
糖尿病,2型
高尿酸血症
吡格列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热带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内脂素
年,卷(期) 2008,(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1-1922,198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87.1
字数 36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727.2008.1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贵心 31 194 8.0 12.0
2 黄晓君 13 61 5.0 7.0
3 周和超 16 98 6.0 9.0
4 刘裕 5 18 2.0 4.0
5 黄家庆 6 19 3.0 4.0
6 陈育 5 33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2型糖尿病
肥胖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内脂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热带医学
月刊
1009-9727
46-1064/R
大16开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84-20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8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74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