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免疫测定方法 对小鼠免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后细胞免疫应答测定的影响.方法 小鼠皮下接种 HBsAg,于免疫后 4、7、10、14 和 25 d 分离脾单个核细胞(MNC),应用酶联斑点法(ELISPOT) 测定 MNC 细胞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 IFN-γ斑点形成细胞计数(SFC),其中刺激物选择多肽和 HBsAg;流式荧光检测技术(Luminex)测定 MNC 体外经 HBsAg 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 IFN-γ、IL-4、IL-5 和 IL-10 含量;小鼠血清检测抗-HBs.结果 小鼠接种 HBsAg 后,应用 ELISPOT 法测定, 7 d 和 14 d 小鼠 IFN-γ阳转率分别为 60% 和 80%;而应用 Luminex 方法 测定,7 d 和 14 d 小鼠 IFN-γ阳转率均为 80%;IL-4、IL-5、IL-10 阳转率分别为 60%,80%;100%,100%;80%,100%;25d 时,IFN-γ与 14 d 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25,14 d=0.030,<0.05),而 IL-5、IL-10 和 IL-4 与 14 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抗-HBs 水平随时间而呈上升趋势.结论 Elispot 和 Luminex 法测定小鼠 IFN-γ应答符合率高,小鼠接种单针 HBsAg 后细胞免疫应答高峰为免疫后 7~14 d.25 d 时 IFN-γ分泌水平随抗-HBs 抗体水平升高而下降,而 IL-4、IL-5、IL-10 分泌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推荐文章
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纯化方法的改进
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纯化
层析
超速离心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单用或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比较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小鼠的免疫原性
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汉逊酵母菌表达)免疫小鼠后不同细胞免疫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酶联免疫斑点法 流式荧光检测技术 单个核细胞 斑点形成细胞 细胞因子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6-4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
字数 33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639.2008.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争论 46 403 11.0 17.0
2 李河民 80 591 13.0 19.0
3 庄辉 北京大学医学部 273 2534 26.0 43.0
4 方鑫 5 26 3.0 5.0
5 何鹏 8 67 4.0 8.0
6 胡忠玉 7 32 3.0 5.0
7 邱少辉 4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乙型肝炎
酶联免疫斑点法
流式荧光检测技术
单个核细胞
斑点形成细胞
细胞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月刊
1009-6639
11-4529/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2-764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5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4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