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61个杂交晚稻组合组成供试群体,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单位面积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我国长江中游南部稻区尤其是江西生态条件下杂交晚稻的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的方向必需着重选配大穗、大粒型的组合,但除此之外,还必需在保证较高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穗数与大穗、大粒的协调结合.通过成穗率高的选择,不仅对提高新组合的产量水平具有正效应,而且成穗率可以作为一个核心性状协调多穗与大穗、大粒之间的矛盾,进而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在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结合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也是必需顾及的一个方向;其中的关键是打破结实率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不利相关.
推荐文章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双季稻区
品种类型
晚稻
产量
生育期
温光利用
对杂交晚稻育种技术和田间筛选的认识与体会
杂交晚稻
育种
结实率
耐低肥
高光效
田间筛选
试验误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江中游南部稻区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策略的研究
来源期刊 种子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晚稻 高产育种策略 成穗率 性状相关性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0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1
字数 56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705.2008.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51 837 17.0 28.0
2 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97 1259 21.0 31.0
3 钟平安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17 274 7.0 16.0
4 张宏玉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8 186 6.0 8.0
5 彭玉生 2 2 1.0 1.0
6 谢金水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4 20 2.0 4.0
7 罗赣丰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晚稻
高产育种策略
成穗率
性状相关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种子
月刊
1001-4705
52-1066/S
大16开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66-2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0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04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