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实体模型对透水桩坝导流冲淤情况及桩坝前后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入流角的增大,透水桩坝的导流能力逐渐减弱;②在透水率分别为27%、33%、43%条件下,不管入流角度大小,透水桩坝前冲刷达到稳定后,桩坝前、后水位差一般在0.05~0.15 m之间;③入流角分别为30°、60°和90°时,透水桩坝前、后最大垂线平均流速比值分别为3.5、2.0 和1.3;④透水桩后滩地淤积部位、范围和淤积量与来流含沙量、入流角和桩坝透水率有关;⑤透水桩坝前的冲刷坑形状为一近乎平行于桩坝的长条状冲坑,当入流角分别为30°、60°和90°时,透水桩坝前最大冲刷坑深度分别为18.0~19.0、19.5~19.9 m和19.9~20.7 m.
推荐文章
护岸式透水桩坝缓流落淤效果及桩部冲刷过程
桩坝
护岸式透水桩坝
缓流落淤
河道整治工程
黄河
黄河下游透水桩坝控导效果模型试验研究
河道整治工程
新坝型
透水桩坝
河势
控导作用
黄河下游
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缓流促淤效果试验研究
水力插板透水丁坝
缓流促淤
动床模型试验
不同透水率对水力插板透水丁坝防冲促淤效果的试验研究
水力插板透水丁坝
透水率
局部冲刷深度
最大淤积高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透水桩坝导流落淤效果研究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入流角 冲刷坑 导流落淤 透水桩坝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防洪·治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12
页数 3页 分类号 TV86
字数 24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08.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俊杰 25 98 6.0 8.0
2 郭慧敏 22 100 6.0 8.0
3 李远发 26 152 8.0 11.0
4 宋莉萱 19 54 4.0 6.0
5 田治宗 7 3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3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入流角
冲刷坑
导流落淤
透水桩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