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为揭示人工造林对碳循环的贡献以及碳蓄积同水分利用的关系,通过树干解析方法建立南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生长模型,并利用树干液流计测定水分消耗过程,分析了从个体到群落尺度的生物量积累特征以及水分消耗规律,包括材积方程、生物量方程、树木生长方程,同时计算单位面积年耗水量及其与生物量积累的相关关系.试验区内湿地松的直径连年生长量从造林初期开始就一直呈下降趋势; 20年生的湿地松人工林密度为1 599株/hm2 (初植密度5000株/hm2),蓄积量为157 m3/hm2,最大蓄积量为209 m3/hm2.目前湿地松林地上生物量为72.061 t/hm2,生物量积累速率为8 493 kg/(hm2·a)(折合碳约为4 370 kg/(hm2·a)),与通量观测得到的净交换量(NEE)结果基本一致.树干液流测定结果显示,湿地松树干液流速度平均为21 495 cm3/(cm2·a),林地通过树木蒸腾耗散的水分为4 769.643 t/(hm2·a),相当于477 mm的降水量,为全年降水的48%;最大耗水量相当于634 mm降水;水分消耗量与地上干物质形成的比例为562∶1,将生物生长量折算成蓄积量计算则水分消耗系数为1091∶1.NPP与林分耗水速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包括日变化和月变化.
推荐文章
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特征
千烟洲
碳储量
生物量
马尾松
湿地松
杉木
木荷
广西湿地松人工林经济评估与分析
湿地松
人工林
风险评估
经济效益
千烟洲湿地松人工林林分养分元素的特征
湿地松
生态环境
元素特征
千烟洲试验区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人工林
养分元素
生物循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西千烟洲湿地松人工林碳蓄积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生物量 树干液流 生长模型 碳蓄积
年,卷(期) 2008,(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22-5330
页数 9页 分类号 S718.5|S758.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8.1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琪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1 1369 21.0 36.0
2 马泽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5 685 11.0 15.0
6 曾慧卿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8 449 8.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0)
共引文献  (25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10)
二级引证文献  (137)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6(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8(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量
树干液流
生长模型
碳蓄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