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分煎液与合煎液中黄芩苷、芍药苷、甘草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柱,流动相分别以甲醇-水-磷酸(47:53:0.2),在280 nm波长测定黄芩苷;乙腈-水-磷酸(18:82:0.1),在230 nm波长测定芍药苷;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70:29:1)为流动相,在250 nm波长测定甘草酸.结果: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黄芩苷2.88~72.00μg/mL,芍药苷2.85~22.80μg/ml,甘草酸4.16~52.00 μg/mL,黄芩苷含量为合煎液明显高于分煎液,芍药苷、甘草酸含量为合煎液与分煎液无明显差别.结论:黄芩汤不同煎煮方法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推荐文章
基于甘草配伍黄芩同时泡沫分离甘草酸和黄芩苷
泡沫
分离
浸取
甘草酸
黄芩苷
HPLC法测定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HPLC法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黄芩苷
RP-HPLC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含量
黄连解毒汤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测定血府逐瘀软胶囊中芍药苷与甘草酸的含量
血府逐瘀软胶囊
芍药苷
甘草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芩汤分煎液与合煎液中黄芩苷、芍药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芩汤 黄芩苷 芍药苷 甘草酸 合煎 分煎
年,卷(期) 2008,(9) 所属期刊栏目 成分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0-13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4.1
字数 30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08.09.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圭源 269 3790 30.0 48.0
2 陈建真 76 579 12.0 22.0
3 罗小敏 9 56 5.0 7.0
4 叶磊 12 133 5.0 11.0
5 陈建明 12 175 6.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芩汤
黄芩苷
芍药苷
甘草酸
合煎
分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