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根据2006年在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由13个功能组构成,分别是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浮游动物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肉食性浮游动物、植食性浮游动物、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每一组都代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地位的有机体,基本覆盖了该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能量流动分析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以碎屑食物链途径为主,其中植食性浮游动物在能量从低级向高层次转换中起关键作用.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00~3.90级,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6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能流效率为9.4%,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9.8%,平均能量转换效率为9.6%.经生态网络分析,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57%,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43%,生态系统特征参数:总初级生产计算量/总呼吸量(TPP/TR)、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率(FCI)和系统聚合度(A)值分别为2.672、0.25、0.315,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发育时期.该研究为首次利用Ecopath模型分析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旨在为富营养化近岸海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湿地生态学
杭州湾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杭州湾南岸
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湿地生态学
杭州湾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网络分析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大型围隔海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通道模型 生态网络分析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65-2072
页数 8页 分类号 Q148|S965.3|S96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8.05.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姗楠 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13 400 12.0 13.0
2 何培民 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48 967 19.0 28.0
3 陈作志 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10 275 8.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70)
二级引证文献  (128)
194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型围隔海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通道模型
生态网络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