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了有效地控制柏肤小蠹的危害.[方法]在陕州风景区内,以龙柏、蜀桧、榆叶梅、红叶李等作为供试树种,研究各种防治技术的防治效果.在成虫补充营养期间,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危害龙柏和蜀桧的成虫的分布情况.[结果]柏肤小蠹的发生规律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柏树枝梢内越冬,每年3~4月陆续飞出;4月中旬出现初孵幼虫,幼虫发育期为50 d左右,5月下旬化蛹,蛹期10d.成虫羽化期为6月初至7月下旬.越冬期自10月初开始.卡方检验表明,在成虫株平均数为1.229头,株的密度下,柏肤小蠹成虫在田间呈核心分布型.氧化乐果的防活效果较好,且药剂防治应集中在7~8月份进行.[结论]柏肤小蠹危害树木的隐蔽性强,在田间呈核心分布,可以对其进行重点喷药防治.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园林主要害虫柏肤小蠹的种群空间分布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柏肤小蠹 发生规律 种群 核心分布 综合防治
年,卷(期) 2008,(8)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62-3263
页数 2页 分类号 S433
字数 14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8.08.1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柏肤小蠹
发生规律
种群
核心分布
综合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