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筛选出最优的施肥模型,确定推荐施N量.[方法]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设计了8个水平N肥肥效试验,利用2年试验数据采用4种模型对冬小麦/夏玉米的肥料效应进行拟舍.[结果]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肥料效应方程用线性加平台、二次加平台和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性检验的效果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冬小麦和2003年夏玉米N肥肥料效应模型以线性加平台模型为最优,推荐施N量分别为366.6和400.4 kg/hm2;2002~2003年冬小麦和2002年夏玉米的N肥肥料效应模型以二次加平台模型为最优,但其产量的增加值和经济效益以线性加平台模型为最高,其推荐施N量分别为400.6和409.7 ks/hm2.[结论]线性加平台模型的肥料效应最优,可作为N肥肥料效应模型的最佳选择.
推荐文章
晋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肥运筹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紫色土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的NO排放特征
NO排放
玉米-小麦轮作
紫色土
施肥
不同土壤类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效应
土壤类型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施肥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冬小麦
夏玉米
土壤氨挥发
田间原位测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肥料效应模型的校验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施肥模型 相关系数 推荐施N量
年,卷(期) 2008,(10)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肥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81-41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344.1
字数 30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8.10.1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彦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50 1836 22.0 42.0
2 介晓磊 124 1737 25.0 33.0
3 王新民 44 316 10.0 16.0
7 李自刚 26 91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46)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夏玉米
施肥模型
相关系数
推荐施N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