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豆科牧草用于滨海盐渍土生物改良的可性行.[方法]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种植豆科牧草林生山黧豆和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地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相比,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林生山黧豆的人工草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降低,0~40cm土层脱盐最为强烈,脱盐率达47.8%~48.8%,土壤盐分分布由柱状型转变为底积型;0~20 cm土壤pH值明显降低;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8.4%、42.5%和95.6%、69.8%.紫花苜蓿草地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的盐分离子运移存在着差异.[结论]中度盐渍化土壤种植紫花苜蓿,轻度盐渍化土壤种植林生山黧豆,是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有效途径.
推荐文章
滨海盐渍区土壤盐分遥感反演及动态监测
滨海盐渍土
土壤盐分
遥感反演
动态变化
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
盐分特性
肥力
人工草地
紫花苜蓿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农田土壤盐分及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盐分
氮利用率
氮平衡
秸秆和植被覆盖对江苏滨海盐土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
滨海盐土
秸秆覆盖
植被覆盖
土壤盐分
脱盐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豆科牧草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影响的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脱盐率 有机质 全氮 紫花苜蓿 林生山黧豆
年,卷(期) 2008,(14)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0-6062
页数 3页 分类号 S156.4
字数 31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8.14.1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晓霞 53 637 14.0 23.0
2 王学君 38 356 11.0 17.0
3 刘兆辉 86 1365 21.0 32.0
4 江丽华 86 1394 22.0 33.0
5 李彦 48 1011 15.0 31.0
6 李志禄 2 2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25)
二级引证文献  (118)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3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9(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滨海盐渍土
脱盐率
有机质
全氮
紫花苜蓿
林生山黧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