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微循环中的小动脉控制着器官的血流量,同时也是循环中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血管。然而,以前人们几乎都采用直径大于150微米的大血管来研究血管的功能,虽然小动脉也具有和这些传导血管相同的特性,但它们会随着血管管径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特性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血管的收缩或舒张。这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中表现地尤其明显,对机械刺激(血流)和激动荆作出相应的反应,从内皮释放一些调节因子包括一氧化氮(NO)和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EDHF)。然而NO在较大的血管起主要作用,随着血管管径的减小EDHF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EDHF的化学性质仍然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在不同的血管床中有不同的物质被充当为EDHF,例如:花生四稀酸代谢产物,K^+,过氧化氢,C型钠尿肽等。尽管提出的这些因子具有不均一性,自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超极化被认为是从邻近的内皮细胞传导的单一电流引起后,说明有一种内皮因子确实存在于所有的血管中。发挥这些作用的细胞必需是电耦联并要通过由缝隙连接蛋白形成的细胞间通道-缝隙连接(Gap Junction)来实现这种作用。除外肌内皮连接,在内皮细胞间也存在相互连接的缝隙连接通道并形成一个功能整体,使微循环中的小动脉网络形成高效一致协调地细胞活动。
推荐文章
缝隙连接与勃起功能的关系
缝隙连接
连接蛋白43
阴茎
勃起
缺氧对膀胱平滑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平滑肌细胞
细胞缺氧
不稳定膀胱
缝隙连接蛋白
膀胱出口梗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EDHF和缝隙连接:微循环重要调节因子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内皮依赖性舒张 超极化 缝隙连接 肌内皮连接 微循环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59.19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新运 南昌大学医学院 10 3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皮依赖性舒张
超极化
缝隙连接
肌内皮连接
微循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季刊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研究院
出版文献量(篇)
1277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