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正】四《苦闷的象征》是厨川殁后的遗稿,经山本修二修订出版,是一部并不完整的理论著作。鲁迅为之作序并写出引言,把"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这段在《苦闷的象征》中并不显目的话提炼出来,作为该书"主旨"引人注
推荐文章
高校文学理论教学中审美体验法的运用
文学理论教学
审美体验法
运用
浅析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理论的有效引入
高校英语
英美文学
文本分析
人物形象
以“文学性”为中心:文学理论教学的结构重建
文学理论教学
“文学性”
结构重建
阅读
批评
论不同文学史观如何为新文学正名 ——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为例
新文学
文学史观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苦闷的象征》之为中国新文学理论资源考辨(下)
来源期刊 励耘文学学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鲁迅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根柢 创作论 生命形态 俄国文学 穆木天 文学传统 不幸者们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67
页数 17页 分类号 I31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方竞 汕头大学文学院 73 13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新文学
鲁迅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根柢
创作论
生命形态
俄国文学
穆木天
文学传统
不幸者们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文学学刊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出版文献量(篇)
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