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1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引起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在292,298,307 K,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2.71×104, 2.41×104, 2.62×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13,1.15,1.09.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得了1f与BSA相结合距离(r)及能量转移效率(E).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期刊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3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
字数 22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573.2009.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立新 徐州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0 14 2.0 3.0
2 廉淑芹 徐州医学院药学院 13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0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2095-4298
32-1834/N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解放南路 江苏师范大学奎园校区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6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519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