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新型超微填料混合型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粘结系统具有良好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是一种可替代银汞合金的良好牙科修复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各种材料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临床鲜有报道.目的:探讨抛光对不同光固化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3种临床常用的前后牙通用光固化型复合树脂(Filtek Z250,Spectrum TPH,CHARISMA),每种树脂分别制作10个Φ10mm×2mm的圆片.方法:经光照固化后,均用Sof-lex抛光系统修整、抛光,扫描电镜观察抛光前后的表面形态,并用表面粗糙度仪测定其粗糙度,用SPSS软件包对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比较何种树脂抛光性能更优越.主要观察指标:抛光前后的表面形态和粗糙度.结果:不同复合树脂经抛光处理后的粗糙度值均增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tudent-Newman-Keuls进行3种复合树脂之间的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Filtek Z250组粗糙度无论抛光前后,均较其他两种树脂小.扫描电镜观察Filtek Z250组表面较其他两组均匀、致密,抛光后的划痕较浅而且较少,而CHARISMA组划痕较深而且多.结论:Filtek Z250 与其他两种树脂相比抛光性能较佳,可形成比较平整光滑的表面.
推荐文章
牙科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的性能与展望
光固化复合树脂
牙科修复材料
填料
光引发剂
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其胶粘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可见光固化
胶粘剂
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
环氧甲基丙烯酸酯
配比
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
光固化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水门汀
楔状缺损
光功率密度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复合树脂类
光功率密度
聚合收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光固化复合树脂经抛光处理后的表面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抛光 复合树脂 表面粗糙度 扫描电镜
年,卷(期) 2009,(29)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15-57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41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09.29.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炎 陕西省武警总队医院口腔科 1 2 1.0 1.0
2 崔锐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抛光
复合树脂
表面粗糙度
扫描电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