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快车道"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能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节约医疗费用.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复术6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运用丙泊酚及小计量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则运用传统大剂量芬太尼麻醉.术中监测ECG(心电图),CVP(中心静脉压),SPO2,PaCO2,鼻温,记录CPB肝素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并行时间,除颤次数.结果 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终、拔管前、拔管后及ICU的SPO2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终、拔管前、拔管后及ICU的PaO2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并行时间、最低鼻温、肝素用量进行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试验组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肺内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早期拔管并不能影响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不会增加术中、术后风险,而可以降低因长时间机械通气带来的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