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重新划分了歧口凹陷二级构造单元,解析了盆地中央隆起带,并指出中央隆起带是一个复合的构造系统,阐明了其变形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沉降史分析方法确定了歧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生代形成演化过程.指出歧口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发育经历了多期、多幕的演化过程,自渐新世开始,隆起带的演化自西向东迁移,各个时期也具有自西向东沉降速率加快的趋势.古近纪沙河街组三段至二段(沙三至沙二)沉积时期,盆地主要受伸展作用控制,中央隆起带西段形成翘倾旋转断块;古近系沙一沉积时期,受深断裂走滑作用影响,中段形成地层平坦的地垒构造;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时期,东段白东区形成大型复合滚动背斜,叠加新近纪走滑作用产生的正型负花状褶皱构造.
推荐文章
西藏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组成与构造演化
西藏
羌塘中央隆起
物质组成
同位素年代学
构造演化
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滩坝沉积模式
滩坝
中央隆起带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控制因素
歧口凹陷构造特征
歧口凹陷
构造样式
火山岩
披覆背斜
花状构造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
相干分析
小波变换
调节带
中央隆起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歧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样式及形成演化特征
来源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歧口凹陷 中央隆起带 构造样式 形成演化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0,40
页数 5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40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849.2009.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祁鹏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6 97 4.0 6.0
2 史双双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5 91 4.0 5.0
3 艾能平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4 3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23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歧口凹陷
中央隆起带
构造样式
形成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技通报
双月刊
1000-7849
42-1904/P
大16开
湖北省武昌鲁磨路388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54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