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清代的栖流所是以收容流民为职能的慈善组织,但其中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在职能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能一概视之.江浙地区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的栖流所,主要是作为地方社会应对胥吏滋扰的手段而出现的,其救助对象和救助手段均非常有限.但随着近代以后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和西潮的冲击,栖流所救助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救助手段也颇显积极,已开始其近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推荐文章
从文化史看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发展的艰难
文化史
中国古代科技
发展
艰难
关于江浙地区蚕丝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蚕丝业
发展
建议
江浙地区
清代太仓地区卖田契研究
清代
太仓地区
卖田契
基于非遗调查的江浙地区绞经织物工艺传承与发展
绞经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浙地区
历史分化
杭罗
吴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清代江浙地区栖流所的运营实态及其近代发展
来源期刊 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历史学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清代 江浙地区 流民 栖流所 慈善事业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5-291
页数 27页 分类号 K2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10.1007/s11462-009-001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清代
江浙地区
流民
栖流所
慈善事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历史学前沿
季刊
1673-3401
11-5740/K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5层
eng
出版文献量(篇)
55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