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长江口南支下段新浏河沙、新浏河沙包、宝山南、北水道的形成发育过程分析,落潮流北偏,河道放宽率较大、沉积物抗冲性差以及丰富的物质来源是形成浏河口外主槽内浅滩沙洲的主要原因.在落潮流控制下,新浏河沙、新浏河沙包以125°方向朝下游移动.自2004年以来,新浏河沙包北冲南淤趋势加剧,增加了南、北港分流口河段的不稳定性,为确保宝山南、北水道10m以上水深,对新浏河沙包实施动态治理.
推荐文章
长江口新浏河沙冲淤变化监测及定量分析
新浏河沙
冲淤变化
数字高程模型
基于水深遥感的长江口南支演变趋势探讨
水深遥感河道演变
沙体迁移
流域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河槽演变的影响
长江口
流域水沙变化
人类活动
冲刷
淤积
1958年以来长江口南、北支河段河床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口
水沙条件
河槽容积
人类活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江口南支新浏河沙的演变过程
来源期刊 泥沙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长江口 新浏河沙 河床演变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短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8
页数 6页 分类号 P736.21
字数 46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68-155X.2009.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茅志昌 10 146 6.0 10.0
2 郭建强 3 2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江口
新浏河沙
河床演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泥沙研究
双月刊
0468-155X
11-2532/TV
大16开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92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