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道家養生者常説:“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虚,復歸虚無.”代表的意義是什麽?如何修煉才能達到此境界?本文以道教最早的兩部經典《太平經》及《老子想爾注》,作爲探討的根據;並從其中窺探道教最早的煉精養氣、結精成神的修煉方法.《太平經》以“元氣”作爲形上預設的宇宙論最高本根,實踐方式,則是經由吾人提煉“精氣”,“守一”還神,方能上合“元氣”,臻於最高“委氣神人”的境界.《老子想爾注》則是以“道”爲最高的宇宙化生根源,“道者,天下萬事之本(《十四章注》)”.然而,“道”的本質爲“氣”.其實踐方法,是以“守一奉道誠”爲主軸;並從道德修持及煉氣修養兩部分探求“道氣”.其中特重“精氣神”的修煉,煉精化氣,結精成神,以達到長生久視的神仙爲目標.職此之故,二書在“精氣”觀上,有其異曲同工的效用.其目的在於:一是精氣修煉,神清氣爽,是一種身心靈的浄化過程;二是從修煉生理的精氣,到心靈境界的提升,臻於與“道”之元氣合一;三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虚,復歸虚無,達到長生久視,成神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