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全面考察实验室前期自行合成的mPEG-PCL两嵌段高分子,并采用双乳化法将其用于负载顺铂,评价该纳米微球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以及末端带有羟基的PCL作为载体,采用优化的w/o/w双乳化扩散/挥发法,制备负载顺铂的纳米微球.采用MTT法,评价该纳米微球在体外对于消化系肿瘤细胞株BGC823、HepG2、H22的抗肿瘤活性,并与顺铂裸药相比较.在BGC823及LO2细胞株上验证空白微球的毒性.在ICR小鼠皮下接种H22肿瘤模型,采用瘤体内注射,验证纳米微球的抗肿瘤活性和副作用,并与顺铂裸药比较.结果 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以及末端带有羟基的PCL,测定分子量和设计分子量相近.载药微球粒径(370.3±2.5)nm.顺铂的载药效率为77.4%,载药量为4.72%.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微球具有缓释特征.载药微球对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的抗肿瘤和顺铂裸药相似.空白微球对于肿瘤细胞BGC823及人肝细胞株LO2均无明显毒性.在体内实验中,载药微球对于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顺铂裸药,且呈现更好的剂量依赖性,当给药剂量从2.5 mg/kg增加到5 mg/kg时,抑瘤率提高,而顺铂裸药的抑瘤率并不因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顺铂裸药的给药剂量从2.5 mg/kg增加到5 mg/kg时,小鼠的体重增长明显减缓,而顺铂微球的剂量增加时,小鼠的体重变化并不受到明显影响.结论 采用mPEG-PCL为载体,双乳化法合成的顺铂纳米微球,具有稳定及缓释的性质,在体外实验中,其抗肿瘤活性略低于裸药,和纳米微球的缓释特性有关.在体内实验中,载药微球的抗肿瘤活性优于顺铂裸药,且副作用小,因此动物能够耐受更大给药剂量.空白微球在体内外实验中均无明显毒性,说明载体应用安全.认为,mPEG-PCL顺铂微球作为顺铂的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异十三基二乙胺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抗肿瘤药
异十三基二乙胺
肿瘤细胞
肿瘤移植
蛴螬生物碱提取工艺及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蛴螬
生物碱
正交实验
酸性染料比色法
抗肿瘤
Lb.casei.Zhang肽聚糖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肽聚糖
Lb.casei.Zhang
抗肿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顺铂纳米微球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顺铂 纳米微球 双乳化法 药物输送体系 抗肿瘤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3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8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136.2009.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宝瑞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研究所 304 2126 23.0 31.0
2 禹立霞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研究所 63 588 15.0 22.0
3 李茹恬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研究所 14 46 5.0 6.0
4 李晓林 12 61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顺铂
纳米微球
双乳化法
药物输送体系
抗肿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双月刊
1674-4136
32-1795/R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29号
28-56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3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