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在研究区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和上三叠统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定位的基础上,论证了T_3x~2水起源于35 g/kg的海相同生沉积盐水,经历了沉积、沉压埋藏、构造热液3个"期"的浓缩盐化正向变质,演化成为最高浓度160 g/kg的海相后生沉积孔隙裂隙卤水、浓卤水;T_3x~4、T_3x~6水均起源于陆相同生沉积淡水,T_3x~4经历了沉积、沉压埋藏-淋滤、沉压埋藏、构造热液4个"期".主要是高度浓缩盐化正向深变质,演化成为最高浓度100 g/kg的后生沉积孔隙裂隙盐卤水;T_3x~6与T_3x~2经历的期相同,经高度浓缩盐化正向深变质,演化成为最高浓度84 g/kg的后生沉积孔隙裂隙盐卤水.
推荐文章
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场及其分带
水化学场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场特征
四川盆地
西
晚三叠世
气田
地下水
水分析
水化学
特征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场特征
四川盆地
西
晚三叠世
气田
地下水
水分析
水化学
特征
川西含油气拗陷上三叠统含水系统和水文地质期的划分和定位
含水系统
水文地质期
划分定位
沉积体系
川西拗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西拗陷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形成演化的重溯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水化学 形成演化 上三叠统 川西拗陷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Ⅱ 研究与调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5-672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41.462
字数 93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3021.2009.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继朝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69 728 17.0 22.0
2 荆继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33 375 13.0 18.0
3 汪珊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23 344 12.0 18.0
4 张宏达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2 91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化学
形成演化
上三叠统
川西拗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