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襄樊-广济断裂是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最重要的边界断裂之一,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对其属性有不同的认识.为了查明其属性,深化研究东秦岭大别南缘的地质结构特点,选择了青峰和三里岗一带白垩纪盆地进行解剖研究,结合近年的区域调查成果,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现代造山带研究方法,重新对其属性进行了认定:目前的襄樊-广济断裂形成于喜马拉雅期,是一条规模巨大的脆性断层,具由南向北逆冲的特点,地表上大致构成扬子台地区与秦岭区的分划,同时掩盖了燕山运动造山带和稳定陆台的边界,且它对元古代以来的沉积作用控制不明显;在青峰及以西的地区,与燕山造山期构造叠加在一起,造成其变形具有多期的构造特点,实属不同构造体系下的产物.
推荐文章
湖北襄樊-广济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步探讨
襄樊-广济断裂
第四纪
断裂活动性
地震活动
ESR、TL测年
唐山断裂北段地震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唐山断裂北段
时空演化
构造展布
应力状态
构造意义
安丘-莒县断裂北段构造特征研究
安丘-莒县断裂
几何学
运动学
新活动性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三里岗-三阳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变形与演化
构造混杂岩带
构造变形
韧性剪切带
襄樊-广济断裂
南秦岭微陆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襄樊-广济断裂湖北段构造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构造体系 喜马拉雅期 地表分界线 构造叠加 襄樊-广济断裂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6-19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21.2
字数 59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112.2009.02.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璘 1 1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4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体系
喜马拉雅期
地表分界线
构造叠加
襄樊-广济断裂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