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野外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围绕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特征、发震机制、地表破裂带的分段性与分带性、南北构造带地震危险性、地震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及链生性、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特征与安全性、地震烈度区划问题及极端自然灾害的预测与应对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结果表明,低速滑动断层、晚更新世断层或中央活动断裂也可以发生强震;汶川地震同时具有深部构造的控震作用;地表破裂沿走向可分为映秀-安县段、北川-关口段及青川段;地表破裂可分为主破裂、牵动破裂与感应破裂3种类型;青川段的深部破裂与浅部破裂没有几何上的连续关系或继承关系;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带,尤其是其北段的六盘山-天水-武都-青川一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性不容忽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具有灾害类型多、成因机理复杂、灾害链长、规模大、范围广、灾害程度深、危害对象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高烈度区和活断层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与预测评价对防灾减灾极为重要;活动断裂沿线应注意破裂影响带宽度与建筑物安全避让距离;应对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地震烈度区划应同时考虑活动断层的复发周期、地震的离逝时间乃至地形地貌条件;重大工程应提高设防烈度;应当加强极端自然灾害预测评估,完善应对对策和提高应对水平.
推荐文章
汶川8.0级大震的余震最大强度用科里奥利力效应方法的判定
科里奥利力效应
最大余震判定
汶川8.0地震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
科学钻探
地震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大震的科学思考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 地震 活动断裂 地表破裂带 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 地质灾害 建(构)筑物破坏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
页数 29页 分类号 P315.2
字数 287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561.2009.01.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7)
共引文献  (2440)
参考文献  (6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89)
二级引证文献  (215)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4(4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5(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6(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7(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8(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2(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3(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4(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62)
  • 参考文献(2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18)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3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4(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5(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6(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7(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9(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
地震
活动断裂
地表破裂带
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
地质灾害
建(构)筑物破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双月刊
1672-6561
61-1423/P
大16开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内
52-280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90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