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低温和酸中毒对不同临床状态下凝血疾患的影响已有报道.本研究中,我们对全血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以探讨低温和酸中毒对凝血的影响.方法 采自10名健康志愿者(2女,8男)的全血样本(3.000μl),加入40μl摩尔浓度递加的盐酸,使血液酸化至pH(α-pH固定计)介于7.0和7.37之间.用内源性(InTEMTM)和外源性(ExTEMTM)活化方法孵化30分钟后,再用旋转血栓弹性测定法分析凝血功能.为了评估凝血功能对温度的依赖性,所有试验均在血液/血栓弹性测定仪的温度30、33、36和39℃下分别进行.此外,通过添加细胞松弛素D进行了另一项外源性激活方法,以此来检测在无血小板作用时,血凝块的形成情况.结果 正常pH下低温导致了凝血时间延长[ExTEM:65秒±3.6(36℃)vs 85±4(30℃),P<0.001:InTEM:181秒±10(36℃)vs 226±9,P<0.001],血凝块形成时间延长[ExTEM:105秒±5(36℃)vs 187±6(30℃),P<0.001;InTEM:101秒±5(36℃)vs 175±7,P<0.001],并且伴有α角的缩小,[ExTEM:65.6±1.8(36℃)vs 58±1.1,P<0.01;InTEM:70.5±1.8(36℃)vs 60.2±1.5,P<0.001].最大血栓弹力仅在InTEM测定法中显著受损[56.9mm±0.9(36℃)vs 52.7±0.9,P<0.05].相反,正常体温下酸中毒本身无明显作用.酸中毒放大了低温的作用,并在内源性和外源性激活实验中,两者对凝血时间、α角、最大血栓弹力的影响有协同作用.用细胞松弛素D消除血小板功能后进行的纤维蛋白凝块形成试验显示,凝血功能并没有受损.血凝块溶解在低温和(或)酸中毒环境下减少,而在体温升高的情况下增加.结论 在此体外研究中,血栓弹性测定法显示:酸中毒使低温引起的凝血功能改变恶化,而不伴低温的酸中毒对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这种情况是由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引起的.因此,在37℃下进行的血栓弹性测定法高估了低温尤其伴酸中毒时凝血功能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