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时不同抗凝方法的抗凝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ICU收治出现DIC并予CBP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行CBP治疗162例次;根据患者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21例,死亡组35例;根据CBP治疗时所选择的抗凝技术不同,分为小剂量肝素抗凝组、无抗凝剂组、肝素体外抗凝组和枸橼酸钠体外抗凝组;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和不同抗凝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CBP治疗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高(P<0.01)、肝胆管损伤较重(P<0.01),血小板计数(BPC)较低(P<0.05).不同抗凝方式组间比较,CBP治疗后次日晨,小剂量肝素组患者的BPC较治疗前升高(P<0.01),D-二聚体(D-Di)小剂量肝素组较无抗凝剂组及肝素体外抗凝组降低(均P<0.01);小剂量肝素组单次CBP治疗时间最长,且CBP并发症发生最少.结论: DIC患者在有效抗凝技术和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可以耐受CBP治疗;在抗凝方式选择上,小剂量肝素抗凝效果较佳.
推荐文章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肺复苏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肺复苏术
连续性血液净化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体会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护理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重症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血液滤过
中毒
血液透析滤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不同抗凝技术的效果比较
来源期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抗凝技术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7-42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54.8
字数 46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783.2009.05.0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2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抗凝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7783
32-1669/R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出版楼5楼
28-19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8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