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制得氧化淀粉,以其糊液的粘度和透明度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NaOCl用量、反应温度、反应pH和反应时间对其粘度和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OCl用量、反应温度、反应pH和反应时间的增加,淀粉的粘度逐渐变小,透明度逐渐升高;NaOCl用量大于4%以后粘度和透明度趋于稳定;反应温度升高到50℃,粘度最小(12 mPa·s),透明度最高(97.1%);pH 9时,粘度最小(9 mPa·s),透明度最高(98.3%),反应pH升至11时淀粉在室温下糊化;反应时间超过3 h后粘度和透明度趋于稳定.
推荐文章
次氯酸钠-溴离子体系氧化水中的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
次氯酸钠
溴离子
氧化
次氯酸钠氧化小麦淀粉反应及其性质的研究
次氯酸钠
淀粉
氧化
羧基
糊的性质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次氯酸钠
氧化淀粉
羧基含量
次氯酸钠氧化降解水杨酸
PPCPs
水杨酸
氧化
pH
溴离子
温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粘度和透明度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次氯酸钠 氧化淀粉 粘度 透明度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粮油食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01.2
字数 24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561.2009.06.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盛贵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91 433 11.0 15.0
2 盛文军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39 310 11.0 15.0
3 祝霞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59 506 13.0 18.0
4 牛黎莉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47 309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次氯酸钠
氧化淀粉
粘度
透明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粮油食品科技
双月刊
1007-7561
11-3863/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82-790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8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00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