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报道1例由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方法 取皮损皮屑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同时取活检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温度试验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PCR扩增测序.结果 KOH涂片检查可见较多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组织病理学显示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PAS和银染色可见到圆形厚壁的硬壳细胞.真菌菌落生长缓慢,呈橄榄色到黑色.小培养可见大量棕色菌丝、分支分隔,分生孢子梗主要为喙枝孢型,分生孢子棕色,椭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温度试验37℃生长,38℃不生长.0.01%、0.05%和0.1%放线菌酮均能耐受.扩增真菌rDNA的ITS区得到645 bp的片段,经序列分析与裴氏着色真菌monophora变种ITS区比对,100%一致.结论 据真菌学形态结构特征以及DNA序列分析菌种被鉴定为着色霉monophora.
推荐文章
裴氏着色芽生菌病1例
裴氏着色真菌
皮肤
感染
裴氏着色霉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着色芽生菌病,皮肤
裴氏着色霉
Fonsecaea monophora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菌种鉴定
首次报道中国北方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1例及其相关实验研究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来源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着色霉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喙枝孢型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病例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5-157,18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79.3
字数 23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827.2009.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素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20 62 5.0 6.0
2 沈永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89 371 9.0 13.0
3 吕桂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80 383 10.0 14.0
4 刘维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208 834 14.0 18.0
5 刘泽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10 48 4.0 6.0
6 陈先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5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9)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着色霉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喙枝孢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真菌学杂志
双月刊
1673-3827
31-1960/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1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