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结合水华期间总氮含量较非水华期间明显偏高且有机氮为氮素主要成份和许多蓝藻门藻种均带有异形胞的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水华是同氮型蓝藻水华,水华暴发前初春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小江回水区TP水平的普遍增加促使了TN/TP发生显著的变化,4月份较低的TN/TP水平诱使同氮型蓝藻在小江回水区迅速生长,并在5月份形成水华,水华期间生物量的增加造成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降低,使得小江回水区表现出显著的磷限制特征,调查认为:高阳平湖段可能是小江回水区蓝藻水华的发源地,蓝藻生物体随流漂移至下游黄石代李子处并逐渐聚集,形成自岸边缓流带向河道中心逐渐延伸的肉眼可见的蓝藻生物聚集体,从而使得黄石代李子处具有最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值,而双江大桥处,则主要是由于河道过水断面的放大导致流速的降低,同时沿岸云阳县县城的排污使得这一河段的营养负荷相对提高,从而为上游随流漂移下来的蓝藻提供了较佳的生长环境.
推荐文章
三峡小江回水区真光层深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真光层
透明度
总悬浮物质
叶绿素a
三峡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演变分析
三峡工程
河床演变
变动回水区
三峡水库支流拟多甲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三峡水库
支流
拟多甲藻
水华
形成机制
浮游植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峡小江回水区段2007年春季水华与营养盐特征
来源期刊 湖泊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同氮型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群落特点 营养物组成
年,卷(期) 200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4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
字数 79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5427.2009.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劲松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3 3662 31.0 49.0
2 方芳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2 2099 26.0 39.0
3 李哲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7 1123 18.0 32.0
4 张超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9 795 13.0 28.0
5 陈杰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4 473 13.0 21.0
6 田光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18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9)
共引文献  (621)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282)
二级引证文献  (81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43)
  • 引证文献(17)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1(61)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2(5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3(104)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92)
2014(7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65)
2015(11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10)
2016(12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15)
2017(9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8)
2018(1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6)
2019(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0)
2020(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同氮型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群落特点
营养物组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泊科学
双月刊
1003-5427
32-1331/P
小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28-201
191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8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