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层主要分布在卡三段和卡四段的砂泥岩互层中,根据钙质含量引起的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变化和旋回特征将卡三、四段进一步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Ⅳ,Ⅴ油组.各油组厚度一般在80~100 m之间,油组界线在连井地震剖面上均标定在同一个同相轴上,因而具等时性.油气层的较薄的单层厚度(2~5 m)和河道微相类型决定了其在横向上多为不连通的透镜状砂体.油气藏类型多为受构造圈闭和透镜状砂体分布以及连通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断层的共同控制.
推荐文章
储层空间连通性模拟
油气藏
储集层
连通图
模拟
高斯定律
新疆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
塔河油田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
储层特征
油气分布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非均质连通性与注采关系研究
砾岩油藏
非均质
连通率
注采关系
开发效果
剩余油分布
应用脉冲试井分析注聚油藏井间连通性
注聚油藏
井间连通性
井底压力曲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塔河地区卡拉沙依组小层划分、连通性及油藏类型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地层特征 小层对比 卡拉沙依组 油藏类型 塔河油田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西部油气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14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22.3
字数 37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9985.2009.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发岐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3 97 3.0 3.0
2 盛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3 38 3.0 3.0
3 云露 2 2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层特征
小层对比
卡拉沙依组
油藏类型
塔河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双月刊
0253-9985
11-4820/TE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7号北京奥运大厦中石化1206
82-287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50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