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早中生代(晚印支-早燕山期)岳阳-赤壁断褶带位于江南造山带与中扬子前陆盆地交界地带.作者对该构造带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构造剖面结构及构造变形动力机制.岳阳-赤壁断褶带自南而北可分为岳阳-临湘基底滑脱-逆冲带,桃花泉-肖家湾盖层滑脱褶皱带,以及赤壁-嘉鱼前陆盆地断-褶-盆构造带.岳阳-临湘基底滑脱-逆冲带自南而北依次有郭镇向斜、官山背斜、临湘倒转向斜和聂市背斜,组成隔槽式褶皱组合.褶皱轴面多向南倾,褶皱变形面为南华系盖层与冷家溪群褶皱基底间的角度不整合面和顺界面的滑脱断裂面.桃花泉-肖家湾盖层滑脱褶皱带主要发育轴面南倾倒转褶皱,褶皱波长较小,卷入地层为南华系-志留系以及上石炭统-中三叠统沉积盖层.赤壁-嘉鱼前陆盆地断-褶-盆构造带以南倾蒲圻断裂(江南断裂)为南部边界,发育T_3-J_2前陆盆地沉积,带内褶皱与断裂卷入地层包括沉积盖层以及T_3-J_2地层:南部断裂与褶皱轴面南倾.北部轴面近直立.自南西至北东,研究区内构造线走向由EW向渐变为NEE-NE向.上述构造分带及变形特征反映出自南向北的运动指向,表明岳阳-赤壁断褶带具前陆冲断带构造性质.从断裂相关褶皱理论出发,以地表构造特征为依据,厘定了岳阳-赤壁地质剖面结构并进行了变形动力机制分析,认识如下:①自南而北、自下而上的多个滑脱层及其间的南倾逆断裂或断坡(主要为江南断裂)组成近似台阶状的逆冲断裂系统,从总体上控制了构造块体的滑移、逆冲以及相应的构造格架或变形分区.②郭镇向斜为基底滑脱褶皱,官山背斜具滑脱褶皱和断裂传播褶皱双重成因,聂市背斜为断裂转折褶皱;临湘向斜为受两侧背斜控制的被动向斜,由于弯滑褶皱作用在其两翼沿不整合界面形成滑脱断裂.③岳阳-临湘基底滑脱-逆冲带隔槽式褶皱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褶皱基底的滑脱和基底整体的水平压缩,其形成机制类似于肿缩式褶皱.最后讨论认为湘东北-鄂东南地区不存在大规模、长距离的逆冲推覆构造.
推荐文章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特征
造山作用
沉积建造
岩浆作用
构造变形
年代学
江南造山带东段
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
南海
中生界
地震勘探
沉积模式
膝褶、膝褶带、共轭膝褶带——一种可能的新型油气构造样式
膝褶
膝褶带
共扼膝褶带
褶皱
最大有效力矩
含油气构造
构造圈闭
油气聚集区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造山带
前陆褶皱冲断带
盖层冲断推覆体
基底褶皱推覆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南造山带北部早中生代岳阳-赤壁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早中生代 岳阳-赤壁断褶带 江南造山带 构造特征 变形机制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6-1009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542~+.2|P542~+.3
字数 144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09.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柏道远 88 1488 23.0 34.0
2 马铁球 61 1104 21.0 30.0
3 彭云益 22 284 12.0 16.0
4 王先辉 54 863 19.0 27.0
5 李纲 19 251 11.0 15.0
6 倪艳军 10 97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8)
共引文献  (722)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26)
二级引证文献  (156)
19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6(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3(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4(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3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6(3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3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8(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2(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5(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中生代
岳阳-赤壁断褶带
江南造山带
构造特征
变形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