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和稳定性.方法 55例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缓慢心律失常惠者随机分为2组,27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主动固定电极组),28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固定电极组),比较2组电极植入时间和心电图QRS渡宽度,电极植入时及随访起搏阚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主动固定电极组的植入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固定电极组,(25.82±1.84)min vs(20.07±2.45)min、(15.75±1.99)min vs(8.50±1.89)min(均P<0.05).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130.10±4.00)ms vs(152.30±10.80)ms(P<0.05).主动电极植入组即刻阈值比被动电极组高,(0.71±0.27)V vs(0.51±0.17)V(P<0.01),术后随访3个月,2组的起搏阈值、感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主动电极组阻抗要低于被动电极组,(431.00±76.90)Ω vs(588.39±160.79)Ω(P<0.01),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的起搏应用可行而稳定.
推荐文章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观察
房室传导阻滞
右心室流出道
室间隔
起搏
远期心功能指标
Paso起搏标测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中的运用价值
室性早搏
右心室流出道
PASO起搏标测
室早相似度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起搏与心尖部起搏的对比研究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永久右心室流出道起搏临床评价
来源期刊 临床荟萃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人工 电极,植入
年,卷(期) 2009,(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3-68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76
字数 226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晓曙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212 761 13.0 20.0
2 吴延庆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128 385 11.0 13.0
3 吴清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94 378 10.0 16.0
4 胡建新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58 264 8.0 14.0
5 陈静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43 146 6.0 9.0
6 李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114 348 11.0 14.0
7 程开诚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11 28 3.0 5.0
8 石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人工
电极,植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荟萃
月刊
1004-583X
13-1062/R
大16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18-23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335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