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脱除液化气中的硫化合物,开发了一种液化气硫醇无碱转化组合工艺.该工艺的流程为:采用三段固定床串联,将醇胺法脱H_2S后的液化气先通过COS水解剂固定床,将COS水解生成H_2S;再经过精脱硫剂固定床,脱除COS水解生成的H_2S和醇胺法未脱尽的H_2S;最后通过硫醇转化催化剂JX-2A~+ 固定床,同时向硫醇转化催化剂固定床注入转化助剂,将硫醇转化成二硫化物;蒸馏法脱除液化气中二硫化物.该组合工艺可使COS脱除率大于95%、产物中H_2S含量小于1 mg/m~3和硫醇转化率大于95%.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在液相及常温条件下可有效脱除液化气中的H_2S、COS和高含量硫醇等硫化合物.该工艺具有高效、无碱液排放、流程简单和无环境污染的优势.
推荐文章
液化气中硫醇结构组成研究
液化气
硫醇
结构分析
液化石油气固体碱脱硫精制新工艺的工业应用
固体碱
液化气
硫化氢
硫醇
脱硫工艺
旋流分离器用于液化气脱胺的研究
液化气
脱胺
旋流器
压力降
铜片腐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化气硫醇无碱转化组合工艺的开发及工业侧线试验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液化气 无碱脱臭 固定床 组合工艺 硫化合物 工业侧线试验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处理与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50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
字数 25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09.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玉芬 1 6 1.0 1.0
5 赵刚 4 6 1.0 2.0
6 申宝剑 7 88 4.0 7.0
7 刘振义 16 24 3.0 4.0
8 吴志强 5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液化气
无碱脱臭
固定床
组合工艺
硫化合物
工业侧线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